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不强

时间:2020-09-02 来源:深圳维创信息技术 2

一位小朋友在体验国家网络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中的互动设备,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拓 摄  “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互联网有天然的‘亲密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所所长郭开元描述青少年网民的特质时表示,尽管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了“微信十条”“账户十条”等规章制度,但考虑到青少年对网络的“亲密感”,要真正维护青少年网络权益,提高这一群体的媒介素养成为重要一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以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的数量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占青少年总体的79.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孟凡新将这些低龄青少年网民称为“数字原住民”。

  与“数字原住民”现象相伴而来的,是青少年网络安全问题。

郭开元认为,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手段智能的特点,而青少年缺乏相应的意识和阅历,往往成为网络犯罪的目标。

  《报告》数据显示,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

孟凡新也表示,2014年青少年网民遇到的网络安全事件中,账号或者密码被盗的比例较高,为 27.8%,超过了网民总体水平。

其次电脑或者手机中病毒、木马的比例为 25.4%。

  “自2013年以来,政府持续‘发力’,相继出台了‘微信十条’‘账号十条’等法规。

”孟凡新表示,这些法规的出台对防范谣言等有害信息、保障互联网有序发展等起了很大作用,不仅为大众利用互联网提供了安全保障,也是对青少年网络权益的保护,“尽管如此,近几年网络安全的事件依然频发,青少年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仍然较弱。

”  郭开元和孟凡新都在采访中强调,维护青少年网络权益的关键,在于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媒介素养。

郭开元将媒介素养解释为青少年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

他介绍,为了让青少年适应日益复杂的媒介环境,欧洲、北美洲以及拉丁美洲、亚洲部分地区都相继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

我国从20世纪后期开始关注媒介素养教育。

然而至今,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都没有正式纳入我国的教育体系。

  孟凡新认为,学校在这方面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要将提高青少年的上网素养作为青少年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特别是网络素养教育。

”郭开元表示,家庭、学校、社会都没有足够重视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这就导致了我国青少年分辨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不高。

此外,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专门的保护青少年网络权益的法律,针对这一情况,郭开元也表示,我国相关的保护青少年网络权益的立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他同时提出,建议青少年网民要建立起维权意识,不管是向公安机关报案还是向社会力量寻求帮助,都应该在较早时间捍卫自己的权益。

标签:
相关文章

关于

文件加密

在线咨询

加密软件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