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03 来源:深圳维创信息技术 2
专家建议:学校和家庭联手关注少年儿童的阅读动态,引导更多的孩子将“微阅读”和深阅读相结合。
为此,必须借助专业的上网行为控制软件来限制青少年上网,尤其是限制微博使用、屏蔽娱乐网站、限制色情网站、限制网络购物、限制P2P下载等。
软件(官网:http://)作为国内较早的网络管理软件,一直专注学生上网控制、限制青少年不合理的上网行为,可以帮助老师、家长完全掌控青少年上网情况,引导青少年合理、高效利用网络资源。
近半学生用平板电脑上网 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口袋书、手机报微博等都是“微阅读”的代表形式。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微阅读”正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这种碎片式传播同样也影响到当代少年儿童。
近日,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对全市1400余名小学五年级及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辅以深入访谈。
本次调查发现,“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在家庭中日渐普及。
70.8%被调查孩子家长的手机属智能手机。
约60.9%的孩子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其中占被调对象总数33.1%的孩子拥有智能手机。
即使未拥有智能手机,孩子也不会对智能手机显得过于陌生,他们仍然可以享用父母的智能手机。
有43.7%的孩子会在课余时间偶尔使用父母的智能手机。
调查发现,大约52.7%的家庭拥有如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其他新媒体终端,这为少年儿童有机会接触到“微阅读”提供了条件。
本次调查的负责人之一、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鲁发现,虽然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仍是当今孩子们上网的主力设备,但新媒体终端逐渐开始被不少孩子用来上网。
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终端上网的孩子已达47.9%。
青少年玩微博关注好友娱乐 本次调查显示,利用新媒体终端进行阅读的方式逐渐赢得少年儿童的喜爱,特别是“手机短消息(42.9%)、微博(40.8%)、电子书(32.7%)这三大类。
以微博为例,少年儿童玩微博主要是因为好奇心驱使(22.6%)、大家都玩(20.8%)、微博简单方便(56.6%)。
孩子们可不受时空限制登录微博,如课间休息、坐车吃饭时、起床或睡前、双休日,甚至无论什么时候。
就“一天累计花在微博上的时间”这一项的调查显示,半小时内(62.9%)、一小时内(28%),但也有9.1%的孩子花一小时以上。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少年儿童“微阅读”消遣性、娱乐化、无厘头的特点不断增强。
本次调查中有四成孩子玩微博,这些孩子在微博上较关注的内容是:同学好友(69.6%)、时尚娱乐(58.2%)、星座运程(51.2%)。
孩子们认为受微博吸引的原因主要为紧密联系同学好友(55.3%)、可以看到各种犀利或搞笑评论(49.3%)、可以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48.3%)、能获得多样信息丰富生活(46%)等。
可见,这种碎片式的即时分享(只言片语,闲言碎语,发发感慨,晒晒心情)逐渐被少年儿童认同和适应。
调查中,鲁也发现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少年儿童在开放的接受微信息的同时,也遭遇到令他们头痛的事情,即“信息量太大,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很难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信息”;超过三成学生表示:控制不了自己的上网时间,影响学习或休息;近四成学生表示:“经常会看到一些对我们有害的内容”、“在接触新的网络媒体形式的时候,有困难而没人帮助”。
由此可见,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微阅读”已逐渐对少年儿童形成无法抗拒的多元影响。
专家建议 建立少儿阅读动态关注机制 尽管微阅读价值的认定,尚处于争论不休阶段。
每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的出现都伴随着恐慌,人们慌张地开始讨论碎片化的信息与阅读将会导致我们做每件事必须更短、更快,也必然导致思维的碎片化。
鲁表示,每种阅读方式都存在同样明显的优势与劣势,“微阅读”的量永远替代不了深阅读的质量。
学校、家庭要在少年儿童中倡导多元化阅读方式,教会他们 “深读”和“微读”相结合方法,引导他们按需出发,逐渐走向智慧阅读。
对少年儿童健康、智慧阅读方式的引导,应基于对少年儿童阅读现状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
鲁建议:学校、团队组织要积极与社会联动,建立多维的少年儿童阅读动态关注机制。
多学科、多角度、多向度、多维度研究反映少年儿童线上线下的阅读需求、阅读工具选择、阅读方式创新、阅读策略应用、阅读心理、阅读误区等等。
只有清晰把握少年儿童生成性的阅读状态后,才能积极应对、有效引导,并及时消解由阅读引发的道德危机,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